婚内协议如何约定财产归属?
婚内协议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财产归属、债务分配等事项的书面约定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065条,夫妻可以约定婚姻期间所得财产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、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、部分共同所有。协议需采用书面形式,口头约定无效。

财产归属的约定范围 婚内协议可涵盖房产、存款、股票、车辆等有形财产,也可包括知识产权收益、股权等无形财产。需明确财产的具体信息,如房产地址、账户号码等,避免笼统表述。婚前财产若需重新分配,必须在协议中清晰标注,否则默认归原所有人。
协议的法律效力要件 1. 自愿原则:双方需在无胁迫、欺诈的情况下签署,否则协议可撤销。 2. 内容合法:不得限制婚姻自由(如“离婚时净身出户”条款无效),不得逃避债务。 3. 书面形式:口头约定或短信记录等不符合法律要求,必须签署书面文件。
公证的必要性 公证并非婚内协议的生效要件,但能显著增强证明力。涉及不动产或大额财产时,建议公证以避免后续纠纷。例如,约定房产归属后未过户或公证,第三方债权人可能主张权利。
常见无效条款 - 人身权利限制:如“不得提出离婚”等条款无效。 - 子女抚养权预设:离婚时的抚养权需根据子女利益判决,协议中提前约定无效。 - 显失公平:一方放弃全部财产且无合理补偿的条款可能被撤销。
实务建议 1. 明确财产清单:附详细财产明细表,列明名称、价值、归属方。 2. 债务划分:明确婚前婚后债务承担主体,避免连带责任争议。 3. 定期更新:财产状况变动时(如新增投资),应及时补充协议。
婚内协议是维护夫妻财产权益的重要工具,但需严格遵循法律规范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拟定条款,确保协议合法有效,为婚姻关系提供清晰的法律保障。